擦拭法(Type Erasure)是 Java 泛型的实现方式之一。它是一种在编译时期擦除泛型类型信息的机制,使得泛型类型在运行时被擦除为其上界(或者是 Object 类型)。
在 Java 中,泛型是通过类型擦除来实现的。这意味着在编译时,泛型类型参数会被擦除,替换为它们的上界或 Object 类型。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与旧版 Java 代码的向后兼容性。
擦拭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,在运行时无法获得泛型类型的具体信息。例如,无法在运行时判断一个对象的泛型类型参数是什么。这是因为在编译时,泛型类型信息已经被擦除了。
擦拭法的另一个结果是,泛型类型参数被擦除为它们的上界或 Object 类型,因此在使用泛型时需要注意类型安全性。编译器会插入必要的类型转换来确保类型安全,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编译错误或运行时异常。
尽管擦拭法限制了在运行时获取泛型类型信息的能力,但它仍然提供了编译时类型检查和类型安全的好处。它使得泛型代码可以与非泛型代码进行互操作,并且可以在编译时捕获一些类型错误。
总之,擦拭法是 Java 泛型的一种实现方式,通过擦除泛型类型信息来实现类型安全和向后兼容性。虽然在运行时无法获得泛型类型的具体信息,但它仍然提供了编译时类型检查和类型安全的好处。
首先,让我们看一个使用多个泛型类型的例子:
public interface Pair<K, V> {
K getKey();
V getValue();
}
public class OrderedPair<K, V> implements Pair<K, V> {
private K key;
private V value;
public OrderedPair(K key, V value) {
this.key = key;
this.value = value;
}
public K getKey() {
return key;
}
public V getValue() {
return value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Pair<String, Integer> pair = new OrderedPair<>("One", 1);
System.out.println("Key: " + pair.getKey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Value: " + pair.getValue());
}
}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泛型接口Pair
,它有两个类型参数K
和V
,并声明了两个方法getKey()
和 getValue()
。然后,我们实现了这个接口的一个具体类OrderedPair
,并在main
方法中创建了一个 OrderedPair
对象,其中K
的类型是String
,V
的类型是Integer
。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泛型接口的灵活性,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具体的类型参数。
接下来,让我们看一个关于擦拭法的例子:
public class Node<T> {
private T data;
private Node<T> next;
public Node(T data) {
this.data = data;
this.next = null;
}
public void setNext(Node<T> next) {
this.next = next;
}
public Node<T> getNext() {
return next;
}
public T getData() {
return data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Node<String> node1 = new Node<>("Hello");
Node<Integer> node2 = new Node<>(123);
System.out.println("Node 1 data: " + node1.getData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Node 2 data: " + node2.getData());
}
}
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泛型类Node<T>
,它有一个类型参数T
。我们在类中使用了泛型类型T
,并在构造函数和方法中使用了这个类型。然后,在main
方法中,我们创建了两个Node
对象,一个是Node<String>
类型的,另一个是Node<Integer>
类型的。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擦拭法是如何在运行时擦除泛型类型信息的。